过年花销狂超预算 春节成“春劫”

规划到2020年达到1500万kW,占总装机的1.5%,发电量400亿kWh,占1%。

只有在上述规则层面提出建设性主张,我国才能在参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提出资金和技术的要价,并得到发达国家的响应。当前,我国应积极推动建立适当的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减缓行动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进行匹配,促进发达国家通过公约下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提供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

过年花销狂超预算 春节成“春劫”

其次,技术敏感性也使得尚未建立战略互信的各国无法简单地通过市场来完成转移。为期两周的曼谷缔约方会议10月9日落幕,但在发达国家承诺减排目标和资金支持方面,依然没有大的进展,主要谈判方仍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既然绝对的发展权无法说服发达国家,那么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促进发展与减缓并行的模式成为合乎逻辑的策略选择,也成为中国驳斥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实质减排的挡箭牌。然而牺牲国家的发展权,让人均收入排在105位的中国和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家一起承担减排义务,是不公平也不现实的。由于目前中国财政的负债比率仍在安全警戒线之内,因此在节能减排的投入和相关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中国的资金相对较为充裕。

四,尽快达成市场经济共识,在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充分利用市场在企业间进行的资金和技术流动机制,排除发达国家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行政干预。然而,在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打出的资金技术牌能否成为中国在2020年以前不参与实质性减排的救命稻草呢?事实上,要求发达国家提供可与监督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根本不现实,这一策略只能短时间内起到挡箭牌的作用,绝不是中国参与减排和低碳经济转型的救命稻草。自主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核心技术,是未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所在。

而可再生能源属于本地资源,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不仅可转换为电力,还可以直接、间接地转换为液体燃料,为各种移动设备提供能源,缓解能源供应问题。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来自燃煤。为此,一些新能源研究开发平台也在纷纷组建之中在资金来源方面,推动新能源利用的资金将采取国家投资和社会多元化投资相结台的方式解决。

成立后的新能源研究院将结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新技术和能源经济战略研究,与企业台作,重点开展高效储能材料、太阳能材料、化石能源新技术、生物质能,节能技术等五方面的研究。由于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新能源产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应把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

过年花销狂超预算 春节成“春劫”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着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关键技术不成熟、标准不完善的挑战。有些方向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优势和影响。中国已经是可再生能源制造大国,如果研发能力再跟上的话,中国真正成为可再生能源制造大国、研发大国、使用大国,将指日可待。同时,我国还有700万户无电人口,无法用常规电网延伸解决用电。

生物质能方面的研究不仅已经启动,而且一开始就站在国际前沿,如生物质热解气化与燃烧耦合流化床技术的原创度很高,而海藻制生物柴油技术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前沿。其发展模式应该在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和不与农田争水源、不与禽畜争饲料、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元化起步,非粮液体燃制和替代石油的生物基产品将逐步成为战略重点。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能耗高,能源匮乏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能源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据悉,研究中心依托该校的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室,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神华,新奥等国内重要能源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复旦大学搭建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新能源研究院于2008年10月在江湾新校区揭牌成立。由于过度依赖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更加严重。

过年花销狂超预算 春节成“春劫”

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制造规模和利用总量上已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很多还是国外的,发展仍受制于人,代价成本也很高,所以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必须真正增加研发的投人。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需要法规政策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如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知名度,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专利均居国内同类研究机构之最,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实验模拟装置。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使其用于发电、供热和运输燃料所占的份额增大。多年来,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相继公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并提出力争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丘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的目标。而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指出,三大理由支撑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根据我国目前已制定的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1 5%。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是积极稳妥地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基工业制品替代石油,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热利用和燃气技术等。自主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核心技术,是未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所在。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进口量占整体石油需求量中的份额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来自燃煤。

中期到202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是替代能源,长期到203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是主流能源之一。BP公司于2008年11月和中国科学院签署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合资办议。

为此,一些新能源研究开发平台也在纷纷组建之中。该路线图提出的近期目标是重点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前瞻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制定中国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路线图,是建设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这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远期到205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之一。研究开发平台纷纷组建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成本太高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以预见,蕴涵着巨大财富的新能源产业即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当今世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也体现在对煤、石油等常规化石能源的高效和洁净化利用以及对油页岩、油砂、煤层气和水合天然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发利用新型洁净能源已是大势所趋。在中科院重点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份额逐步增大,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洁利用,能源结构逐步优化,满足中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双方将共同投资5亿元人民币,推进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世界瞭望学会总裁Christopher Flavin指出,在全球气候的未来进程中,中国可望在引领世界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发挥大作用。为此,我国将投人2万亿元推动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但我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成本也较高,还需大力度研究和开发。

请洁能源商业化中心还将提供个加强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机构紧密合作的国际平台,提高中国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包括清洁煤转换,污染物零排放、碳捕获及封存等技术的市场应用。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进行充分剖析的情况下,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以提出这样的战略目标:近期到201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是补充能源。

第一,我国能源系统面临严峻挑战。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将凭借合作双方的技术专长和经验,整合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其他中外研发机构开发的煤气化、煤液化、煤化工、联合循环发电、碳捕获及封存、煤层气等单项清洁能源技术,使其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系统和诸如煤炭多联产的综台解决方案。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必须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目前能源结构中9%的新能源份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偏低的,开发新能源的任务仍然紧迫,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